农村不再是以前那样了!土地房子能生钱,挣钱不用跑外地!
以前总有人说“农村没奔头,守着土地饿不死也富不了”,可现在要是还这么想,那就真out了!国家针对农村的土地、农房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硬政策,不是喊口号的虚架子,每一条都戳在咱农民的心坎上,实实在在改变着农村的模样,以后在农村过日子,可能比城里还舒坦。
以前总有人说“农村没奔头,守着土地饿不死也富不了”,可现在要是还这么想,那就真out了!国家针对农村的土地、农房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硬政策,不是喊口号的虚架子,每一条都戳在咱农民的心坎上,实实在在改变着农村的模样,以后在农村过日子,可能比城里还舒坦。
土地承包政策有了新动向,11月起试点范围扩大,安徽、湖南、广西继续推行,新增四川、江苏、山西四省参与。
深秋时节,走进位于孝义市西部的阳泉曲镇克俄村,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,绿意褪尽,枯茬托出粗壮的根,药香像地火般升腾,随风飘满山谷。谁能想到,这片曾因采矿而遭到生态破坏的土地,如今竟成了群众增收的“希望田”。答案写在田埂上,也写在党旗里——党建引领,让一株株道地中
“家里添了人口没地种,啥时候能重分土地?”“‘增人不增地’都这么多年了,新出生的孩子连块耕地都没有”——这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共同疑问。尤其是那些二轮土地承包后新增人口的农户,看着别人种地、领补贴,自己却没地可种,心里难免着急。
郧阳网讯金秋十月,稻穗归仓、玉米入囤,丰收的喜悦浸润乡野,胡家营镇的田野间更是奏响秋播“奋进曲”。全镇正以“时不我待”的劲头抢抓关键期,有序推进秋播工作,为乡村振兴绘就粮丰民富的新图景。
2025年10月24日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明确,“十五五”时期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不少人看到这消息还以为农村还是老样子,无非是多种地、多养殖,但懂政策的人已经发现,现在的农村早不是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老模式了。
去年的地补到秋天才到账,今年能按时发吗?家里几亩撂荒地复耕了,能领补贴不?买了新农机,补贴咋申请才不耽误事?——每年开春种地前,农民朋友最关心的就是田亩补贴的事儿。2025年3月21日,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中央财政强农惠农政策清单,随后各地陆续出台实施细则
最近几天,延庆区小丰营村村民忙着收割旱稻,晒谷场已经铺得满满当当,碾米机更是一刻不闲。今年,来自通州国际种业园区的旱稻种子,为这块曾经“种啥啥不长”的撂荒地,带来了久违的丰收。
2025年的种地补贴政策已经全面落地,中央财政专门列出强农惠农政策清单,涵盖耕地保护、作物种植、农机购置等九大类别,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。各地也已陆续公布具体标准,仅黑龙江桦川县第一批生产者补贴就发放超2亿元,安徽、河南等省还针对撂荒地复耕、高标准农田建
”9月27日郑州,省人大常委会一锤定音,全国首部省级《粮食安全保障条例》落地,紧跟着16部市里头文件打包获批,29日又把省高院、省检察院拎来问话:信访窗口到底能不能不排队?
谁说种地就得拼力气、拼规模?农村三亩荒地,年入十几万,早已不是天方夜谭。关键在于,你敢不敢打破常规,玩点“非主流”。我的故事,就是从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开始,把“落后”变成“领先”,让那些老观念彻底翻篇。
秋风送爽,一片金色的波浪在康庄镇小丰营村悄然翻涌——这里藏着华北罕见的百亩旱稻田,没有水乡的婉约,却多了份北方的辽阔与壮美。这个秋天,不必远赴江南,也能拍出治愈系稻田大片!
金秋九月,正是粮食归仓的好时节。在镇金镇小湾村的田野上,农机穿梭于田地间忙个不停,一边收割千亩玉米,一边旋耕土地,为接下来的油菜、小麦种植做准备。全程机械化作业让田野奏响了“丰收+耕播”的双重乐章。
近年来,四会市罗源镇认真贯彻落实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部署要求,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,整合撂荒地,种植特色农产品,大力塑造农产品品牌,逐渐形成规模化农业集群。姹紫嫣红薯、剑花、人面果、百香果、竹稻米……各村明星产品名声逐渐响亮,构建起山区农业升级新生态。
村民老陈蹲在田埂上,抓起一把土搓了搓,脸上有了笑意:“土松了,有油性了!前几年草长得一人高,看着干着急。”他脚下这片丰收在望的稻田,是全安镇成功复耕的1100亩撂荒地的一部分。
近日,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80亩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迎来开园采摘期,金灿灿的果实挂满藤蔓,在阳光下如小灯笼般熠熠生辉,成为当地探索特色产业、助推“百千万工程”的“新引擎”。
2025年农业补贴已进入发放期,种地的农民朋友注意了!今年补贴种类更丰富、金额更可观,尤其是4类农民能多领钱。今天把补贴标准、申请条件、操作步骤讲透,看完就知道咋领钱!
田埂间,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忙碌不停,时而弯腰采摘作物,时而打理田间杂草,“党建红”点缀着“田野绿”,绘就成一幅动人的乡村“丰”景图。
2022年冬天,我蹲在深圳工地的工棚里啃冷馒头,手机弹出儿子班主任的消息:“孩子学费该交了”。那一刻我攥着皱巴巴的5000块现金,突然觉得这辈子不能再这样下去——每天扛钢筋12小时,一年到头存不下3万,老婆孩子跟着遭罪。
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,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,克服了干旱、洪涝等多重灾害影响,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良好。预计全市秋粮同比实现面积、单产、总产“三增”。